浙江:特色产业拓宽共富路-凯发官网手机版下载安装

2023-05-27 14:47:38 来源:光明日报 评论:0 查看数:0
[摘要]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5月的浙江衢州,山清水秀,村舍幽雅,竹海无垠。漫步在龙游县溪口镇老街上,粽子、发糕、生煎等当地美食香味扑鼻,手作陶艺、竹编工艺品、文创小摆件引人驻足;河对岸不远处的“未来乡村社区”,创客工作坊、特色民宿、农耕文化园、亲子研学园里则又是另一番热闹景象。看记者到处拍个不停,一位老人主动走过来说:“多拍拍,这几年大变样了,感谢国家的好政策。”

8年前,包括龙游在内的浙江26个相对欠发达县全部“摘帽”。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经济发展后的浙江又踏上了共同富裕的探索之路。

溪口镇的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沿着溪口老街向前,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映入眼帘,院子里一只憨态可掬的竹编熊猫正笑眯眯地欢迎客人的到来。今年70岁的徐明光老人正在“竹居小院”里细心编制工艺品,“看这只老虎厉不厉害?很少有人能做得这么像!”他指着旁边栩栩如生的竹编老虎自豪地对记者说。13岁就开始学习竹编的徐明光因为篾匠行业逐渐衰落,不得不转行做司机、保安。如今能继续从事自小热爱的事业,涨了几千块工资还带了徒弟,他别提多开心了。

让徐明光重回热爱事业的姜鹏,当初也正是怀着对家乡的热爱返乡创办了“一盒故乡”共富工坊。“我们团队的口号是创客回归,乡村共富。”他戏称自己是“啃老族”,围绕老建筑、老手艺、老百姓开展工作。依靠溪口镇传统竹产业,他的团队与清华大学美院合作在当地传统手艺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设计,将原先老手艺人“只懂制作、不懂销售”的经营模式转变为“乡愁经济”,一根竹子的收益也实现了从20元至上百元的蝶变。除了徐明光这样的老手艺人,普通农户也只要几小时就能学会制作销量最好的竹编铃铛,不出家门,一天收入就能轻松过百元。目前,已有170多户笋农和29名竹编师傅与他的团队合作,去年仅竹产品销售额就达1200万元。

在区域特色产业上“抱团发展”是溪口镇探索山区共富的成功尝试,目前笋竹销售额接近2亿元,带动周边村民每年增收约2万元、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有效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旧梦乡愁留住悠长岁月,乡村直播则紧扣时代脉搏。在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61岁的“李氏梨膏糖”主理人李期银坐在木雕装饰墙前,一边对着直播镜头娴熟地拉二胡、唱婺剧,一边和粉丝互动。“三分卖糖,七分卖唱”,作为浦江李氏梨膏糖第六代非遗传承人,他早已习惯直播带货的新形式。

“乡村直播最大的优势是场景化。”“李祖乡遇”共富工坊负责人金靖向记者介绍,利用乡村场景进行直播带货对提升销售额有很大帮助。李祖村“创客”杨聪云结合当下流行的“露营风”,在村里的“十亩时光共享营社”直播带货金华火腿和西班牙火腿,据说去年直播收入已超千万元,真正实现了农民化身“新农人”,直播成为“新农活”,农产品变成“网红货”。

截至去年年底,义乌市已打造直播电商式共富工坊20家,引导32家电商企业和直播平台与各村党组织结对互助,举办直播创业大赛等活动,累计带动农户创业就业2000余人,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

发展一片基地,致富一乡农民,促进一方经济。产业共富不仅帮助竹制品增添“乡愁”附加值,还培养出了50元一朵的花菇和2欧元一颗的杨梅。走进衢州龙游县小南海镇团石村的“朵朵花菇”共富工坊,几十个花菇数字种植大棚依次排开,“智慧农业全自动空调系统”能确保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去年每个菇棚收获5.5万公斤花菇,每亩产值超100万元。“尝尝我们最好的花菇,一朵就能卖50元,一般销往米其林餐厅、五星级酒店。”投资方香满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佑存指着一朵直径约8厘米的花菇对记者说。

从靠天吃饭到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的数字菇棚,过去不值钱的花菇如今成了村集体致富的“金蘑菇”。放眼望去,基地里好多菇棚上都标注着各村的名字。朱佑存介绍,这些菇棚是与各村合作共建的,通过“政府 企业 村集体 农户”抱团入股“花菇共富”模式,目前,基地已为5个村实现超过360万元的经营回报,带动周边300多名农户就业。“我相信,农业也可以用工业化的理念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标准化经营,农业企业也能成为百年老店。”

丽水青田县“九山半水半分田”,是杨梅生长的绝佳之地。然而杨梅由于没有果皮保护十分娇气,又很容易被大雨损毁,摘下之后更是难以长时间存放。作为青田杨梅种植的“元老”,张春华种植杨梅20年,不断探索经验避免损耗,如今他的杨梅很多接近乒乓球大小,不少都卖出了1斤超过100元的好价钱,出口到欧洲国家更是平均1颗就要2欧元。“一开始我用毛竹做支架搭建防虫网,现在包括真空包装在内的全环节生产线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了。”去年他收入超200万元,今年预计将超过600万元,来自周边各地的同行经常来向他取经。

作为共富发展的重要一环,青田大力发展杨梅全产业链延伸,杨梅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25%,带动周边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远销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杨梅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乡村全面振兴的“致富果”。

推进共同富裕,关键是提升百姓的幸福感。2022年,浙江省打造“共富工坊”5160家,山区26县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到2025年,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到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我去过浙江很多农村,基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势和存在于民间蓬勃的个体创新创业精神,同时大力运用数字创新技术,浙江正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转型,从而也为实现共同富裕建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持续优化改革分配关系,提高与改善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从发展生产力与改善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双管齐下’,为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浙江财经大学人本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惠雄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张春华的杨梅基地放眼四望,一颗颗杨梅宛如一串串红灯笼在枝头摇晃。在记者眼中,这一串串“红灯笼”仿佛正沿着蜿蜒的山路向远方无限延伸……

(责任编辑:石铁)
分享:

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0条评论)
最新评论
网站地图